课程思政研究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学习交流活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响应我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系列培训活动的号召,5月12日下午人文与传播学院全院教师集体收看了由我校教务处组织的“国家安全教育”系列培训讲座的第二期——《国家安全教育的元素挖掘与课程融入》,并围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学习。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专业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参加,活动由赵寰副院长主持。

1.jpg

 

学习活动伊始,赵寰副院长传达并强调了“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组织学院全体教师围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题展开共同的学习和交流,旨在让全院教师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和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地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提高教学实效。

 

2.jpg

 

在集体观看线上培训课程后的讨论环节,各专业的教师代表结合专业背景,阐述了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解,就“国家安全意识”如何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首先,新闻学专业廖卫民老师回顾了“国家安全教育”系列培训讲座第一期《普通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及其思政元素解析》的相关内容,并重温了“国家安全”的内涵涉及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16个方面。廖老师说:“在当今社会,国家安全问题无处不在,这更凸显了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重要性。”

 

姜华老师从新闻专业性质的角度做出了补充。在新闻学的教育教学中,会运用到大量的素材和案例,作为教师应多从国家安全教育的角度出发,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筛选素材、提供案例。

 

随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张晓传老师就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专业学科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在语言政策相关课程的设计中,“语言与国家安全”是重要的章节之一。包含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在内的言语样态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思考范式和思维逻辑。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民族语言和方言已经成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情报搜集的对象。语言保护与国家安全战略息息相关,更是“国家安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艺术教研室的曹雁楠老师把关注点锁定在了我校的所在城市大连,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大连是我国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设有很多的军事设施。学生们生活在大连、学习在大连,如何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自觉的保护身边包含军事设施在内的国家安全相关信息情报,规避不安全人员和组织及其势力向校园侵入的风险,是作为大连在地高校不得不面对的“国家安全教育”课题。

 

广告教研室的王瞻老师分享了他在风险传播课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中常以保卫国家安全为主题,这既是一种利用大众传播实施的意识形态宣导,也是一种“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实施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何更准确、更优质、更妥善地做好“国家安全教育”的传播与宣传工作,不仅仅是高校教师肩负的重任,也有待传播学,广告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共同努力研究学习。

 

广告教研室的田卫平老师提出:“提升大学生对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豪感的建立,才能使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更平稳、更扎实地推进。

 

3.jpg

 

在听取了教师代表的发言后,副院长赵寰老师指出,为了让国家安全教育“入心入脑”,让大学生感同身受地接受理解,并能动地形成国家安全意识,作为授课教师必须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立足点。同时也要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对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将更多更好的国家安全教育元素融入课堂。

 

活动的最后,韩传喜院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国家安全”的概念是显性的,也是隐形的;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其近可及我们身边,远又涉国际世界;其内容小可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点滴,大可波及到国家军事安全;对于很多国家安全问题我们可能早已经有意识地认识到了,然而也有很多还尚未认识。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意义深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以及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新挑战,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一线教师至关重要。

 

本次交流学习活动激励和引导学院全体教师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知识传授与国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为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和一流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文与传播学院将以“国家安全教育”建设系列活动为契机,引领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入理解落实立德树人使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撰写:王瞻   图片:王仕军 王蕴卓